返回首頁  聯絡我們
首頁 > 文章分享 > 文章分享列表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點閱次數:265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0/10/28
八福:成功生命的八條道路
作者/譯者:吳信如

希臘哲學家伯拉圖曾提出一個論點:「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幸福。」希臘哲學自認為是一種「生活藝術」的操練,一種「幸福的指引」。許多人認為,「幸福」在聖經中並非焦點,聖經的焦點主要是過犯與拯救、罪與十字架。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查考一下聖經就會發現,聖經裡面其實有許多關於有福之人的頌讚。例如「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第一篇第2節)、「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雅各書一章12節)以及「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了」(路加福音十一章28節)

  希臘文中有三個字都代表「幸福」的意思:1. 第一個字是:「eutyche」,意思是運氣好,一種來自外在的幸福,例如,中了樂透。2. 第二個字是:「eudaimonia」,也就是跟人身上那個屬神的內心保持好的關係,也就是跟自己的靈魂和跟神之間都保持美好的關係。第三個字是「makarios」,這是奧林匹克山上的諸神才能享有的幸福。耶穌在「八福」中,連續使用八次這個字,我們可以將八福視為是耶穌為成功生命指出的八條道路,也可以將此與佛陀的「八條成功人生之路」,也就是與佛教中的「八重經」做比較。馬太以來自東方的博士朝拜馬槽中的聖嬰,做為馬太福音的開始。這些博士也承認,這個嬰兒身上結合了東方和西方,南方與北方的智慧。因此,耶穌不只是拯救者,同時也是智慧的導師,整合了民間與宗教的智慧。耶穌在八福中指示我們一條道路,教我們如何在充斥著痛苦與失望的生活現實中,還能夠經驗到幸福。幸福是用錢買不到的,幸福就是:達到與自己完全和諧的境界。這條內在和諧的道路,我們必須自己去走,但耶穌宣告了,這種幸福是可以達到的。而且他也具體為我們指出這條道路。所以,我在此將從這個角度簡單介紹八福。


  1.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譯註:中文聖經和合本譯為「虛心」,但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靈性貧乏的人有福了」,古倫神父用的德文聖經採後者譯法)


  這裡所講的並不是外在的「貧乏」,而是一種內心的態度,是一種面對事物時所展現的內在自由。佛陀稱之為「解脫」。金錢本身並非不好。但是,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說,金錢會強化我們的「面具」。它會讓我們與自己的內心隔離。有位女士跟我談到她那位事業有成的先生。她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跟她先生理性地交談,因為她先生開口閉口都是談錢。他的內心已經空虛。他已經與自己的內心隔離了。這對他而言並不好。神祕主義的靈修大師艾克哈特非常喜歡這段八福。對他而言,這是一條通往神祕經驗到上帝的道路。艾克哈特認為,「靈性貧乏」就是那些「一無所知」、「一無所求」和「一無所有」的人。注重靈性的人知道,相對於這位不可理解的上帝,他們所有的知識其實是非常渺小的。他們一無所求,他們不會利用上帝來滿足自己的希望。他們常常是在沒有任何企圖的情況下遇見上帝。他們一無所有。沒有東西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人和上帝都不是。我們無法擁有上帝,而是將自己獻身於他。所以,艾克哈特認為,「靈性貧乏」是面對上帝時的關鍵態度。

  耶穌預言,靈性貧乏的人可以得到上帝國。上帝在他們的心中掌權。而凡是上帝掌權的地方,我們就不會受制於人們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權力、期待與要求,也不會被他人評斷和審判。在這裡,我們是一個整全的人。這裡沒有人可以傷害我們。在這裡,我們能夠觸摸到,存在我們內心中,上帝那個原始、信實的形像。在這裡,我們純潔、清澈。上帝在我們內心所掌管的地方,罪就無法挾制我們,我們內心的至深之處在此純淨無暇。

  2.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過去幾年中,這句「八福」的智慧越來越常在我心中浮現。有福的並不只是那些為所愛的人去世而悲傷的人。那些為了生命中錯失的機會、為了破碎的生命夢想、為了生命的失敗,以及為了自己的平庸而悲傷的人,也是有福的。無法為生命中的缺憾或失望而悲傷的人,就是麻木不仁的人。只要我們做了某項決定,其實就是決定放棄另一個選擇。我們所經驗不到的事,我們必須為其悲嘆,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確實活在我們所做的選擇當中。

  有個督導曾經跟我們修士說:「你們修士得因為你們沒有妻子而悲傷,但我必須因為我只能有這個老婆而悲傷。」如果我身為修士能夠為沒有妻子而悲傷,我才能夠真正地用感恩的態度過獨身的生活。如果我能因為自己只是個普通的丈夫而悲傷,且我太太也無法滿足我所有的期待,那麼,我才能察覺出生活中所有的正面事物。我才能夠為一起生活、一起建立家庭、彼此互信、互相扶支持而感恩。悲傷的意思就是:藉由傷痛來穿越失望。如此一來,我就能到達自己的靈魂深處,在此我才能找到新的機會。而且,我會為自己的生命感恩,如果我不懂的為這些而悲傷,那麼,我要不是不斷呻吟,一直沈浸在自憐自艾而無法掙脫;就是會不斷抱怨別人。我會跟我太太說:「都是妳的錯!妳讓我們的婚姻不幸福,你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了。」悲傷可以帶領我們到靈魂深處,在此,我們就能夠獲得安慰。安慰就是:堅定內心。在內心深處我們就能夠經驗到新的穩固地基。我們就能夠面對自己和我們當前的生命。

  3.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這句的希臘文有幾種不同的翻譯,第一種是:「溫柔的人有福了,也就是那些就是不使用暴力,友善的人。」我遇過很多人,他們用很暴力的方式對待自己。他們對自己十分嚴厲。他們對自己憤恨不已。當自己做錯的時候,他們就會懲罰自己。他們把自己束縛得動彈不得,不允許自己產生任何希望與需求。這種殘酷的態度通常是基於他們對於自己內心一切未知的深度恐懼。我曾經陪伴輔導過一個神父。他對待自己和別人都十分嚴厲,因此,跟任何人都處不來。他常常害怕自己會墮落。所以,他把自己束縛的很緊。然而,帶著這種恐懼而生活,並無法幸福,而會經常不滿,或者害怕這條繩索有一天無法再束緊自己,自己因此就會沈淪罪惡。

  這句希臘文的第二種翻譯就是:溫柔的人會得到祝福。「溫柔」(Sanftmütig)的德文字中包括了一個字根「勇氣」(Mut)。這種態度需要勇氣。德文字的「柔和」(sanft)來自於「收集」(sammeln)這個字根。因此,「溫柔」就是有勇氣收集內心出現的一切,或者生命中經驗到的一切。我遇到一些人,他們會跟所有無法符合高標準自我形像的一切切割出來,或乾脆隱藏在表象之後。遇見他們的人,其實都只是看見他們的一半。所以無法與人激發出火花,無法與人有交流。而且,他們也無法感受到上帝。因為他們只用一部份的自己來面對上帝。所以,他們和上帝之間也沒有任何交流。耶穌祝福那些接納自己內心一切的人,並將這一切導入與人和上帝相遇的經驗中。他們可以承接土地,他們可以活在比較寬廣的土地上,擁有一顆寬廣的心,擁有更多的位置。

  4.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正義」是希臘哲學中最重要的美德。因此,第四世紀時,希臘神祕主義者尼薩的葛利果主教(Gregor von Nyssa)將這一項祝福視為是希臘哲學的總結。想要獲得幸福的人,就必須實現希臘哲學所提倡的價值。保羅也是這麼認為的,他要求腓立比教會:「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四章8節)

  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正確對待自己身為人的真實本質,合宜對待自己的身心靈。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都生病了,因為他們毫無尺度地要求他們自己。他們想要一直維持完美,所有事都在掌握之中,一直都獲得成功。這與我們人的本質相互矛盾。能夠合宜對待自己的人,也就能夠合宜對待別人。他會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正義」也具有政治的面向。因此,基督徒就應該不斷為社會中正確的結構努力,為了適當的物質分配,適當的機會分配,適當的工資。投入在爭取「公義」的人,他們對於生命的飢渴,就可以獲得飽足。他會在「做事」過程中找到內在的幸福。


  5.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譯註:德文聖經翻譯比較接近現代中文譯本:以仁慈待人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也要以仁慈待他們!)

  我們心中有一個不仁慈的法官。當我們沒有遵守對上帝或對人的承諾時,這個法官就會判我們的罪。很多人做錯事的時候,也常無法原諒自己。有個女士曾告訴我,她因為沒有遵守對母親的承諾:「會親自照顧她到臨終」,所以一直無法安穩睡覺。她在照顧重病的母親時,自己也病倒了。醫生因此禁止她繼續親自照料母親。她從理性上也瞭解,不能繼續這樣照顧下去。但她內心的法官判了她的罪,讓她連晚上都不得安寧。

  「仁慈」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母親的懷抱」。當我能夠像母親般對待自己,當我將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像母親一樣擁在懷裡,安慰他時,我就是仁慈的。母親不會評斷孩子。許多人很嚴厲地評斷自己。他們評斷自己所做的一切。希臘文中有三個不同的字代表仁慈:第一個是「splanchnizomai」,也就是自己的五臟六腑都深受感動,我將自己內心受傷的感受向對方敞開。第二個字是「eleos」,這是一種有行動力的「同理心」。我們在佛陀身上也可以看見這種仁慈,當他在談「感同身受」的時候。耶穌說:「要像你們在天上的父一樣仁慈。」仁慈對待自己和別人的人,他們就能稍微瞭解上帝,參與在上帝當中。

  6. 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現代中文譯本)


  希臘人特別喜歡八福中的這一項。因為希臘人是喜歡「觀看」的人。在「觀看」中,他們瞭解上帝是誰。在觀看創造物的美,和每個人面貌中,他們也可以<


資料提供單位:轉載於《時代論壇》

 

活動源起 簡介 活動資訊 演講內容 媒體報導 文章分享 影音 友情連結 相關下載 捐款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