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觀摩64:七星中會汐止教會
社區松年關懷站 信心盼望在汐止
作者 / 台灣教會公報社

往來台北、基隆國道一號行經新北市汐止一帶,能見到七星中會汐止教會這棟新穎的大樓,聳立在城市密密麻麻的建物之中,帶給人雄偉的感覺,淡淡黃橘色給人溫暖的印象,又像是城市中的一盞燭光,座落在汐止的信望里,讓居民很驕傲,說汐止教會是社區新地標。

汐止教會昔與今

汐止教會是馬偕在北台灣傳道時, 於1882年將三重埔(南港舊地名)教會禮拜堂內的設備遷至汐止,馬偕牧師派傳道高振隨同至汐止牧會,1890 年5月3日禮拜堂落成,為石造禮拜堂,1964年教會聖殿又重建,經過半世紀的風霜已不堪使用,便規劃建現今建物,2015年獻堂以一棟嶄新的大樓呈現。

雖然,社區的居民對於教會普遍有好感,也認為教會在社區有需要時都很樂意配合,但汐止教會牧師黃哲彥不滿足於此,他認為新的禮拜堂蓋好應該要更加妥善利用,以往所有的團契聚會,都習慣使用六樓教室空間, 不過因教會臨近市場,黃哲彥鼓勵會友將許多團契聚會移至一樓交誼廳, 讓過路的民眾可以看見燈光,感受到教會有人出入,藉此一步步貼近社區的居民,更進一步開始思考,教會可以為全汐止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信望里做些什麼。

長照事工的開端

因教會內長者就已占多數,黃哲彥便邀請松年團契做「先發」,一方面服事教會長者,另一方面成為發展社區事工的基礎,將調整聚會時間從一周一次變為兩次,原有的練詩、查經班時間提前,接著參與教會開辦的關懷站,開辦講座、課程,並供餐。經過一段時間溝通、協調,2018年3月正式開辦汐止教會社區松年關懷站。

在開辦前,黃哲彥組織社區關懷站評估小組,現任汐止教會社區松年關懷站站長馬培卿也在其中,馬培卿從衛生福利部退休後,除了持續重視健康議題外,也因為曾經照顧年長的家人時有很深刻的體會,知道照顧者的不容易;作為一個基督徒,她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以實際行動來回應神的愛,當看見教會與社區出入的長者很多時,便與牧師商量是否成立長照2.0的C級據點,讓長者透過出門活動、社交,延緩老化。

事前規劃是重點

馬培卿說,事前的評估與規劃很重要,畢竟希望事工可以長長久久, 所以絕不可以貿然行事,大約要考量的方向,像是教會場地空間運用、人力、財力等資源盤點、全教會對於這項事工的支持度,並假設可能遇到的困難,透過閱讀文獻、參訪其它有做長照的教會的經驗相互交流。

要辦關懷站,大家一開始會想到就是要花多少錢?馬培卿說,若以汐沚教會想申請的項目,政府一年補助6 萬元,卻要有許多行政手續得處理, 也不可能為此特別請專人核銷經費, 而在核銷經費時,帳目也經常成為其它教會請領政府經費時的爭端。評估這項事工一年大約需要投入40萬元的經費,教會在2017年通過這項預算, 因此經費也不成問題,再透過執行時的財務管理,2018年不僅達成率高, 也只花約32萬元,讓大家對於這項事工大有信心。

人力安排要思量

在人力資源部分,馬培卿指出閱讀文獻時,有資料顯示,照顧健康老人的人力,大約是1個志工對5個老人, 因此招募志工,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否有足夠合適的人選可以陪伴長者,因志工直接影響長者參與的意願。目前整個團隊的志工數約有20人,依每次活動的需要安排志工人數,不過所需人力確實也落在1:5的數字上。

特別的是,許多教會辦據點供餐, 都由教會的會友來煮飯給長者吃,但在事前評估時,就已先察覺教會平日準備愛餐的姊妹,都已很辛苦,有些人也需工作,為了減少服事姊妹的重擔,便與外面的餐廳合作。馬培卿也為此洽談幾家有證照、離教會近、願意送餐、好吃的餐廳,並溝通是給長者的飲食,除了要營養均衡外,還要交待店家食物必需煮得較軟,適合長輩食用,也特別到餐廳廚房確認環境是否衛生,才開始合作。而長者的供餐,則以餐卷做為管理,當長輩到教會報到時,中午若要用餐就撕下一張用餐券,避免食物浪費,而餐費則是長者自付一半,教會補助一半。

課程設計享喜樂

關懷站開辦課程以三個月為一期, 每期結束休息一個月後,再開新的一期,主要是讓志工可以休息,也可以做為招生時間,每次招生時里長也都會幫忙發傳單,邀請里民參加。馬培卿說,因為過去工作接觸過許多講師和醫師,藉由這些人脈關係,找到合適的醫護人員開辦醫療講座並與國泰醫院合作,探討的議題相當廣泛,連時下流行的醫美,長輩也很有興趣, 畢竟愛美是人的天性,讓長者有相關知識避免受騙。課程還包含音樂律動課、桌遊、電影欣賞、園藝、電鍋料理等,內容豐富多元,深受長者喜愛。

在社群媒體興起的年代,長者也不落人後,喜歡使用臉書社交,因此馬培卿也特別經營「汐止教會社區松年關懷站」臉書粉絲團,每星期都有2至3則的貼文,提醒長者活動、照片分享、健康醫療文章、提升心靈素質的好文分享,讓長者,在身、心靈上,都能更加健康、快樂。

行政管理更持久

在長照的社區事工中,馬培卿認為「管理」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妥善的管理讓事工得以延續,也可持續培訓這項事工的同工,她將所有的資料, 都做成文件,文字化、表格化,方便管理財務、人力、行政等項目。

馬培卿表示,其實「人力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難的,她非常感謝能夠招募到許多位優秀的志工,包括丈夫也因為她而加入成為志工,讓她很感動,但是對於志工的管理還是必須有明確的規範。

志工向站長表明服務意願後,必需定期接受志工訓練,像是報到流程的SOP、量血壓、體脂、關懷等,像是每次課程開始前的活力操,就是先聘請老師教導志工活力操,再由志工教長輩們操作;為了激勵志工也會辦理志工聯誼活動、志工研習營、頒發服務感謝狀等。定期志工訓練營、感謝狀及志工聯誼活動等。

長照困境與成果

汐止教會社區松年關懷站開辦一年多以來,受到參與者的好評。馬培卿也相信,有妥善的規劃及管理,這項社區事工未來既使換站長,也能夠永續發展,而這項事工的成功經驗,也可被複製,她認為,若是有教會要開辦長照事工,除了人力培訓的課程, 可讓事工輕省許多,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教會的特性、步調與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黃哲彥則指出,當教會發展社區事工時,經常會引發爭議的是「成果」,「投入這麼多錢,有多少人信耶穌?」、「來參加教會活動,是不是有讀聖經?」但他認為,「成果」不該只有限定在信主的人數、信仰對於參與者的影響程度,而有另一些面向的成果也該被重視,例如長者是否變得更健康?生命是否更成熟?生活品質是否更加提升?有些長輩也因為教會長照事工的推行,更期待到教會;更喜歡與人建立關係,這都是很顯著的成果。

「長者也有被需要」的需要,黃哲彥表示,長者經常擔心自己「老了沒路用」,透過這些活動,生命、生活、健康都有正向時,更能支持長者滿足自己「被需要」的需要,也是一種長者的自我實現,社區關懷據點只是第一步,未來,更希望長者可以一同「走出去」服事人。

特色教會64-七星中會汐止教會(2019.09_3527期).pdf

資料提供單位: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