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觀摩61:高雄中會潮寮教會
愛神、愛人、愛土地
作者 / 台灣教會公報社

化愛為行動 作社區祝福

「旺來就得福、福來就會旺,旺得福、wonderful、讚!」每個禮拜三,約30名教會松年與社區長輩齊聚高雄中會潮寮教會,參與教會自行辦理的高齡關懷事工「旺得福俱樂部」。課程依序為開場白、破冰遊戲、暖身、上下肢運動、緩和、主題學習、人際互動與牧師祝福;內容以長輩們應多多留心的跌倒、咀嚼和失智等問題預防為方向,設計了個人運動習慣養成建議、口腔操與趣味桌遊等項目;希望長輩們能在過程中學習新知、維持健康,也能與更多人分享,甚至用以祝福下一代。

關心長輩之外,潮寮教會也關心社區其他群體。於潮寮教會牧會32年的林豊彬牧師細數不同類型的外展事工:社區活動類型例如聖誕節慶祝園遊會、總能吸引數百社區居民參與,也曾舉辦爬山、健行等戶外活動;社區服務類型則是協助基督教救助協會分送1919食物銀行物資、收集發票捐給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等,與基督教芥菜種會、失親兒福利基金會亦有合作;社區教育類型則例如每逢選舉就宣導「乾淨選舉救台灣」等反賄選等觀念,此外也曾設立才藝中心、提供各類課程。

潮寮教會與在地學校(潮寮國小、潮寮國中)關係緊密。1987年,林豊彬來到潮寮教會,發現在地兩間學校都沒有圖書館,於是隔年規劃空間、募集書籍、開放冷氣,創立教會圖書館,歡迎社區學童在教會閱讀或將書借回家。工業區的石化業者提供回饋金之前,教會認領清寒學生午餐費,最多曾一個學期贊助20多人;教會資源回收站的所得全數化為社區獎學金、用以鼓勵鄰近之潮寮、會結、過溪、新厝、昭明及義仁等村里的學子,每年3月和9月第一個禮拜各頒發一次、目前累積至第39屆,獲獎學生達2700人次、已發出新台幣223萬元;其他還有幫學校整理環境、受邀組隊參加學校運動會等。

潮寮教會推動社區事工卻未成立相關協會,對此林豊彬表示,如果以協會身份向政府爭取補助案,屆時也必須接受政府指導與配合相關要求、完成核銷程序才能取得經費,在這上面耗費的人力與心力反而造成教會負擔。教會唯一與公部門相關的是被環保局納入志工隊,但不會主動申請計畫,若是上頭主動撥經費、教會也會妥善運用。

除了事工,林豊彬也鼓勵會友們落實不同的愛心行動,例如響應捐血、器官捐贈、環保葬等,「想要做的話有很多事可以做,這都很簡單的,小小的一點就OK了。教會不用想著要做大事、也沒什麼機會,小事情就能參與,這就是愛的行動。」

由於不斷開放與付出、提升了社區接納度,潮寮教會打破鄉下居民對教會陌生的束縛,更成為地方的祝福。

愛護受造界 從小處著手

除了「愛人」,潮寮教會也「愛土地」。

台灣環境保護運動萌發約是1980至1990年期間,當時許多居住在石化業、重工業等污染區域附近的民眾不堪長期受害,發起多場反公害運動,其中包含高雄後勁反五輕、林園事件抗爭等。潮寮教會鄰近大發工業區,1989年時,工廠廢五金堆積如山、多達6至7公噸,存放不善而自燃,造成居民健康問題、農作物受污染;研究鄉土神學、重視人與土地關係的林豊彬,當時就曾配合社區參加抗議廢五金污染運動,後來也帶著會友們參與反對石化設廠運動;經歷這些事件,林豊彬的環保行動從個人性轉向社會性、群體性。在教會裡,則透過週報刊文等方式幫助會友們建立環保觀念、培育環保行動。

1999年,潮寮教會設立資源回收站,而鄰近村里還有4個站點、有時也會去大樓統一收取回收物品;教會弟兄姊妹們於每個月最後一個禮拜六進行大整理;教會也曾組織會友、帶頭清掃社區街道,雖然目前社區已自行成立志工隊並接手工作,但仍有會友持續參與其中。

正如前文所述,資源回收所得不是留給教會享受,而是以獎學金方式回饋社區,希望受獎學生獲得肯定、能夠建立學習信心;近幾年由於回收價格與物品數量起伏等因素,資源回收所得不能完全滿足獎學金所需,教會也願意另外撥款挹注。獎學金是實現「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故會友子女不能申請,成績門檻不高,每次名額約70個,人數超過就抽籤決定,盡可能公平;金額方面是國小600元、國中1000元、高中1200元、大學1800元、研究所2000元。頒獎當天也會安排精緻節目、氣氛溫馨輕鬆,頒發典禮自然而然成了佈道機會。

資源回收之外,潮寮教會內外的小小細節也都體現環保精神:能長久使用的植物盆栽取代短期性的插花擺飾、聖餐盤與聖餐杯換成不鏽鋼製、禮拜堂的所有日光燈管汰換成更節能的LED燈管、回收RO逆滲透飲水機的排水再利用、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活動布條更改日期後重複使用等。活動方面則是舉辦環保教育兒童營、6月第一主日「環境主日」擬定相關主題分享等。

林豊彬也建議,例如《台灣教會公報》是免費的,很多教會按照會友人數索取,但最終只是囤積在教會、時間過了就丟棄;林豊彬認為應推動「登記索取制」,實名登記有需要者,待公報送達後,按照名單發放,能夠避免資源浪費。

林豊彬曾擔任環保聯盟高雄分會長,這個經歷最早同樣要追溯到1988年;關心農民權益的戴振耀等人因來到同為農業聚落的潮寮,兩人結識。那時戴振耀等農權會成員多同時參加環保聯盟,因此林豊彬加入;之後高雄縣市合併,在曾貴海醫師擔任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分會會長時,林豊彬就是副會長。

至於會友是否曾反對牧師參與社會運動?林豊彬認為,首先牧者要完成應盡職務、不能顧此失彼,再來他也教育會友們「上帝國不是只有教會」「福音不是只為教會存在」,教會應對外關懷;因此沒有傳出大反對、大排斥的聲音。

林豊彬指出,早年環保運動中,居住在高雄等污染嚴重地區的居民多有感受到環境被破壞,但對更深入議題還沒有現在的敏感度。但隨著極端氣候變化等現象,現今環保議題探討面向比早年更廣泛,例如能源轉型、空氣汙染等,而政府政策如何「對症下藥」並取得人民認同也是個議題。此外,在個人行動上還是要再多加強;個人可以盡哪些努力?例如不索取紙本發票、改以載具儲存電子發票,或是使用竹牙刷、不再用塑膠牙刷等,這些是小小的改變,但都是一個開始。

綜觀已有越來越多環保團體成立,並投入相關倡議與行動,林豊彬樂見這樣的發展,但他感嘆大多數教會還是沒有參與、沒有意識,「還是活在自己的禮拜堂、活在自己的基督教世界,認為關心環境教會不會進步;但這些都是阿爸上帝創造的、這是天父的世界,這難道不是我們的責任嗎?」

不墨守陳規 願福音廣傳

1955年成立的潮寮教會,在林豊彬剛來時,約只有60多人聚會,如今則有170至180人。教會11年前開始推行幸福小組、目前有12組,根據林豊彬觀察,會友們的宣教動力有增加,且會友間關係更緊密;而會友增加後,牧者可能無法確實關心到每一位會友,小組正好可以補足牧師的不足。身為鄉下教會,會友可能因為過世、搬遷或信仰冷淡等原因離開教會;因此林豊彬定下目標,每年受洗人數必須達到聚會人數的十分之一,如此才能避免教會萎縮。

對於幸福小組是否會影響長老教會體制的類似疑慮,林豊彬不這麼想。他明確說明,幸福小組是工具、是方法,而真正的危機是長老教會本身缺乏牧養系統,「人進來教會後要去哪裡?」團契是內部凝聚力強的團體,要融入新人較為困難,久了團契成為俱樂部、只有互相熟識的成員參與;但幸福小組之後有關懷小組作銜接,能避免斷層。

除了沒有團契,潮寮教會也沒有家庭禮拜和禱告會。林豊彬曾重新思考家庭禮拜和禱告會的目的為何?參與者是不是總是固定的那些人?他們有成長嗎?如果功能不彰,就不應該再固守現狀,而是要選擇改變。另外,林豊彬也明白現代人生活忙碌,希望會友們多些時間照顧好家庭、經營婚姻與親子關係,不要「教會萬歲、家庭破碎」;因此主日禮拜程序也有些調整:在9點50分正式開始前、8點50分就有「教育課程」,雖然不勉強參加,但提早1小時到教會對會友而言並不嚴苛,可以在自然且自在的氛圍中學習。

除此之外,自2014年7月起,潮寮教會為鼓勵會友「為上帝國生養」,特別設立生育津貼。「不生要懺悔、生一個要反悔、生兩個要後悔、生三個無怨無悔、生四個是牧師的教誨」是林豊彬的口號;第一胎獎勵10000元,第二胎20000元,依此類推;養育津貼則是第一胎每月2000元,第二胎3000元,依此類推,補助至滿5歲。除了金錢補助,教會也設立親子室、哺乳室,並加裝尿布台等,完善相關硬體設備,善待並支持育兒家庭。林豊彬分享,教會已有3個家庭都生第三胎、甚至有將要生第四胎的,「我相信這是他們(家庭)的福氣。」

對於辦理事工,林豊彬沒有預想過結果是成功或失敗,而是懷著「這都是宣教」的心態,「宣教不只是『傳福音』,所有與宣教有關係的都試試看。如果做得好,就繼續做,但如果覺得不好,就停下來、隨時可以停。這是很靈活的事情。」遙想最開始還在北部牧會的林豊彬,其實並不知道潮寮教會的情形與樣貌,如今已與長執、會友們共同耕耘32年,林豊彬直言「都是上帝恩典」。

特色教會61-高雄中會潮寮教會(2019.05_3507期).pdf

資料提供單位: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