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內湖交流道旁的徐春芳紀念教會,面對喧鬧往來的車潮交匯處,後面緊臨的卻是寧靜的內湖湖興里社區,教會長年服務社區從孩童至老年人,社區事工似乎也見證台灣世代轉變的歷史,回應台灣社會每個時代的需求,貼身服事著人群,在檳榔攤林立的年代;在重視健康的年代;在單親及弱勢家庭劇增的時刻;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缺乏照護人力的時間裡,都能見到徐春芳紀念教會像是聖經中「寡婦和2個小錢」的故事,盡全力奉獻,活出基督的愛。 如此盡心,不只改善社區環境,也多次獲得政府機關各界肯定外,更連結產、官、學、醫界資源進入社區,吸引許多宗教團體前往「取經」,徐春芳紀念教會發展的長照2.0事工,甚至在今年10月初政府舉辦的「樂齡活現阿公阿嬤活力旺」全國總決賽中獲得銅牌,也是網路聲量最高的隊伍,獲得總統頒獎。儘管獲得諸多肯定,徐春芳紀念教會所設立的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秘書長黃池麗子仍謙虛表示,榮耀歸上帝,並鼓勵台灣眾教會一同加入長者關懷事工。 徐春芳紀念教會社區事工史早在1995年原名為新湖教會的時代,自立堂會後,就開始社區事工,開設兒童讀經班,為了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以四書五經的讀經班獲得社區家長的認同,讓社區的民眾有機會走進教會。1988年時社區事工擴大,從兒童到有社區母姐會、健康按摩班、插花班、三民國中多元能力開發班(中輟生事工)、得勝者課程、新湖國小導護志工,教會的設立讓社區有感。 2000年改名為徐春芳紀念教會後,組織「三軍總醫院牧靈關懷義工團隊」、與校園飛颺合作「週休二日福音計劃」、青契及婦女團契成立小組,並在2003年成立「中華民國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協會第一項事工,竟然是宣導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癌的篩檢。協會秘書長表示,因為教會在交流道旁,以致整個社區都是 檳榔攤,除了穿得清涼招攬生意的小姐,還有滿地的檳榔渣、血紅的檳榔汁在路面上留下深深的記號,而讓教會開始決定要宣導不吃檳榔,是見到國中生幫家長買檳榔,才發現「代誌大條了!」這麼小就開始買檳榔,會讓孩子習慣和檳榔「共處」,成人後更有機會食用檳榔,便開始與衛生局合作,進入社區宣導吃檳榔導致口腔癌的嚴重性,直到現在,社區裡的檳榔攤減少,環境衛生也改善了。 成為陪伴銀髮族的天使隨著台灣人口比例改變銀髮族人口增加的趨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在2008年開始積極推動長者事工,徐春芳紀念教會也於2008年初,參與老人關懷據點說明會,時任該教會的牧師吳恩典便帶領多位核心同工參加,發現老年人事工的重要性,確立教會的異象進而成立「天使之家松年日光站」,推動創新的社區型老人照顧模式,讓長者快樂而有尊嚴。隨著歲月的更替,社區長者事工慢慢進入狀況,口碑也漸漸建立,2014年還獲得社會局政策性老人活動據點評鑑優等的榮譽,因此有越來越多單位主動與教會合作,像是內湖健康服務中心悠活站,辦理老人健康促進活動,促使更多社區長輩走入教會,透過社區事工,教會與社區間那道無形的牆,似乎就被「愛鄰舍」的心融化了。 2016年協會配合中央長照政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新推出社區照顧據點5.0,長者日托方案,除健康促進活動外,也需照顧亞健康長輩,讓社區當中亞健康的長者家人能在照顧照長輩之餘有喘息的空間,或是回到職場工作,教會幾乎全體動員,從牧師到長執、青年,全都參與在長照事工,連每日的飯食,都由會友採買食材、烹煮,每週一和六之外,幾乎天天開放,還安排各式好玩、有趣又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動靜態課程。秘書長表示,為了讓長者能夠減緩退化,終身學習的觀念尤為重要,但如果天天上相同的課程,或是只安排講座,都會讓長者感到乏味,因此周二有時會安排樂器打擊課,有時唱卡拉o k有時玩桌遊,或是律動課程,周三則與三總合作,有健康飲食與醫學講座,醫院也會幫長者量血壓、衛教宣導,讓長者學習照顧自己的身體。 另外,因應智慧型手機的潮流,鑒於觀察到長者拿著智慧型手機,卻經常感到困擾,不知道怎麼照相和傳送照片給自己的小孩,教會也開設手機班,邀請自家青年教長輩用手機,從一開始只會接聽,到現在長輩們除了社群軟體用得「嚇嚇叫」,還學會手機拍照修圖與影片拍攝。 協會也特別安排運動的時間,訓練長輩們的肌力、體力,也曾找舞蹈老師來教授拉丁舞,長輩們不僅跳得不亦樂乎,手腳也非常協調,連80幾歲的阿公都可以下場當舞者。針對亞健康的長者,協會則與學校合作,讓學校復健科學生有實習的機會,固定為長者進行復健。 除此之外,都市地方少有可種植的土地,但教會門口因緊臨交流道,因而有一塊屬於高公局的草皮,由教會商借場地,協會開設香草療癒課程,邀請植物專家介紹各式香草,使長輩能當「綠手指」,在有限的都市空間中,仍能享受拈花惹草的樂趣。甚至也有開心農場開闢小小菜園,同時種植花卉與青菜,不僅讓空地充滿生機,在青菜收成時,午餐還能加菜呢! 與信仰緊依的社區事工「做社區事工是為了傳福音!」協會秘書長說,教會從設立之初就清楚社區事工是教會的異象與方向,希望透過與社區緊密連結,回應社區需要,進而將福音傳入社區,雖然每日服事五、六十位長者,不過一開始社區的民眾進到教會的氛圍較多是對信仰保留,傳福音不容易,但從長輩最重視的身體健康著手,在 服事長輩時以聖經的話鼓勵長輩們不要憂慮,健康的身體從喜樂、健康的心而來,將聖經帶入社區長輩的生活中,進而讓福音進入長輩們的生命裡,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因此「喜樂的心乃是良藥」便成了社區長輩們的信念。 為了讓社區民眾有更多接觸福音的機會,除了午餐一起唱謝飯歌外,每天早上活動前,教會的同工都會花一小時的時間,帶著長者們唱簡單的詩歌、看好消息電視台的《孫叔叔唱副歌》節目、閱讀耕心的見證,透過較軟性的素材,讓福音一點一滴的進到社區民眾的心中,原本很愛抱怨的長者竟然也開始改變。 今年10月初政府舉辦的「樂齡活現阿公阿嬤活力旺」,徐春芳紀念教會的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決賽,因適逢換季天氣不穩定,社區的長輩竟然主動說要一起為天氣禱告,在外面吃午餐也堅持要唱謝飯歌,除了舞蹈與戲劇演出外,最後還獻唱詩歌「一切歌頌讚美」搭配彈力帶表演,為主做見證,想不到竟然獲得全國總決賽季軍的殊榮、還是網路聲量最高,最受歡迎的隊伍,讓長者們很有成就感。 因為教會社區事工屢次受到政府及各界肯定,也吸引了不少其它想做長照的宗教團體前來「取經」,協會秘書長表示,每當其它宗教團體來學習、觀摩時,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憂喜參半,喜的事教會做的好,成為他者學習的對象榮耀主名;另一方面卻又為此感受到教會界做長照事工的急迫性,因為其它宗教團體很願意投入長照服務,且開設據點的速度也比教會快,若失去先機便大幅降低教會鄰近社區民眾踏入教會的機會。 再思社區事工與信仰儘管徐春芳紀念教會從事社區事工多年;服事及關懷的對象從孩童到老年人;優化社區環境;受到各界肯定,也是許多單位爭相學習的對象;教會內目標、異象清楚明確,教會參與社區事工,在眾多光環背後仍有待解的難題:盡心盡力做社區,教會人數增長卻不一定能與付出成正比。 協會秘書長坦言,社區中的長輩雖然慢慢能夠接受基督信仰的價值觀,但祭祖的問題仍是長輩最擔心的議題,也有許多社區民眾多年來接觸教會,平日看起來似乎很認同教會,甚至慕道已久,但距離信主受洗卻總像是差那臨門一腳,擔心推了他一把,對方就再也不來教會,又擔心若沒推這把,慕道友差的這一步就一直懸在那,如何拿捏得宜是一大學問。 徐春芳紀念教會牧師邱靜瑜指出,也因為所面臨的困境,讓教會有機會再思,做社區事工到底目的為何?是以傳福音為目的或是當成教會一項用來服事人的事工?她強調教會社區事工是必要的服事,基督徒的善行是理所當然的,一個成熟健康的信仰教育必然會帶來的愛鄰舍行動。因此,教會是否能因做社區事工而帶來人數的增長並非最重要的事,若將焦點專注於此,會造成極大壓力與失落感。教會在服事社區的過程中,是否讓人看到基督的樣式,感受到基督的愛,「滿足社區民眾的需要、操練個人的信仰實踐才是教會更該關注的焦點。」 「我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付代價」,邱靜瑜表示。做社區事工要隨時準備好,有個人談道的能力,敏銳於聖靈的動工,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信主的人不一定如預期,因為上帝有上帝的時間,我們做該做的,成就乃在於上帝。因此教會的信仰造就(門徒訓練)是裝備事工;社區事工是實踐事工,兩者必須同時並進,教會才能成為真教會,持續成為社區的光鹽,讓教會與社區雙雙蒙受祝福,榮神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