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觀摩53:高雄中會小港教會
善溝通 好事工多元關懷 快樂出航
作者 / 台灣教會公報社

在小港教會牧會已19年的牧師吳典林,仍記得自己剛到教會頭幾年,就大刀闊斧進行各樣事工改革的情景。在他觀察中,小港教會會友組成有不少任職於國營企業,生活型態低調保守,遂先著重信徒之間的聯繫,安排活動讓彼此更為認識,接著在講道時向弟兄姊妹傳遞「教會要宣教,不是只是做禮拜」的觀念,配合長執開會溝通,陸續開啟兒童主日學、新住民姊妹與社區銀髮族等事工調整。

17年前,小港教會主日學決定改變過去模式,不希望只是熱鬧一時,孩子們和同工們卻沒有成長、反而覺得倦怠。根據聯合國定義孩子成長有3種素養:手藝、語文、音樂,小港教會主日學開設美勞、作文與音樂班,每班接收15到20人,走精兵路線。美勞班主打幼稚園到中年級學生參與,幫助孩子運用創意聯想;從美勞班畢業的孩子們可以進入作文班;而音樂薰陶是所有國中以下學生都可以參與。

除了課程形式調整,主日學也像學校一樣放寒暑假,有助老師調整教學進度,也能有時間回歸個人、家庭與教會生活。這樣深度牧養與栽培,讓孩子們甚至在大學畢業後仍願意回到教會,如有離開小港到外地生活者,也還是會去找地方教會聚會。

受少子化、地方發展、補習文化、科技娛樂等多種因素影響,多數長老教會都注意到兒少青流失現象。小港教會推出鼓勵育兒政策,生一個小孩補助5000 元,且補助教育費到大學,國小甚至全額補助。「教會青少年還是要靠在地,不能是外地,否則時間到會流失。」吳典林分析,在探討教會兒少青議題時不能只看人數增減,還要留意是否有年齡的斷層。而雖然為了邀請年輕人參與主日禮拜而開設華語禮拜,但還是要注意勿因此折損長老教會「母語禮拜」的招牌。

除了主日學事工,青少年團契同樣有所突破。小港教會張雅雯幹事擔任輔導後,鼓勵青少年多嘗試、多體驗,例如2016年聖誕節,青少年們首次以快閃方式在小港紅6公車、大魯閣草衙道等人群聚集地報佳音,期待未來挑戰到捷運等更多場所;2018年7月至澎湖舉辦3日靈修營。其他還有讀好書分享會、衛生保健知識分享、到長老家體驗農藝、密室逃脫遊戲體驗等。

16年前,小港教會發想並成立南洋姊妹關懷協會,幫助新住民姊妹們認識高雄外,也在取得身分證、職業訓練等生活方面予以協助,走在當時新住民關懷工作的前線。事工獲移民署配合、甚至效仿,而協會訓練新住民姊妹成為種子教師,讓新住民孩子也能學習媽媽的語言,也得到教育局、社會局支持。目前協會已單獨分設成為「高雄市外籍(南洋)姊妹關懷協會」。

吳典林表示,除了少數為自由戀愛而結婚,多數新住民姊妹是被夫家「買」來的,其中不乏甚至為此借款者;在經濟壓力與不對等婚姻關係中,曾有部分新住民姊妹取得身分證後選擇蹺家、離婚。「教會雖沒有公權力可以強力介入,但可以陪伴,讓她們安心,讓教會變成她們第二個家。」

新住民姊妹們一開始接受照顧,後來開始回饋,例如附近的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如需要翻譯人才,就會派她們去幫忙,不再只是「既來之、則安之」的消極態度。外籍(南洋)姊妹關懷協會積極推廣南洋美食外燴服務,提供聚餐需要者創意新選擇,歡迎洽詢總幹事楊贊榮:0955-869210。

14年前,小港教會留意到高齡化趨勢,著手進行高齡事工。參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推動松年大學與社會局推動長青學苑,小港教會與港后里辦公室合作,將兩者結合成「社區長青快樂學堂」,招收65歲以上銀髮族為學生,為每禮拜一、三上午9點到12點半上課並共餐。教會與社區參與者比例約為3:7,課程則是松大和長青5:5。

秉持「一路玩到掛」的挑戰精神,學堂課程包羅萬象,除體適能、量血壓、律動操等必備健康促進活動外,還有大量手工藝與DIY體驗,如邀請中鋼幼稚園小朋友舉辦親子互動、手作達人傳授如何自製曬衣架和S勾、在教會外架起爐灶翻炒花生糖等;靜態活動有與公部門合作政策宣導與衛教講座、吳典林主講生命課程、各行從業人員專業分享等;戶外活動則定期至公家機構、文化場館等處參訪。

吳典林指出,不論是城市還是鄉下,老人都需要「陪伴」,「長輩們很孤單,這沒有城鄉差異。」他認為教會如要配合政府長照制度來進行事工也是可以,但制度會改變, 且要是完全仰賴政府資源和補助,若多年後政府供不應求,教會又要如何持續事工?公部門與教會本身需「雙向搭配」才能避免過度依賴的風險。

基於對長照屬社會福利政策、恐有經費消耗後倒閉的擔心,吳典林認為國家應該推動「長照時間銀行」,擺脫純粹經費的掛勾,鼓勵人民從小去做志工,「儲存時間」, 等年長後再依據當初存的時數換得相對應的照顧,「現在年輕去付出,老了再享受福利。」

社區因事工認識教會、走入信仰,對此吳典林感謝教會全體支持教會事工改革,「大家常說牧師要有異象,但其實是需要牧師會說明、去溝通。」關於溝通技巧,吳典林沒有秘訣,「知道個性就好相處。取得信任是最基礎的。」在事工執行上,吳典林利用好人脈、申請各樣補助,讓教會在推展事工時少有經費壓力。吳典林認為基督徒也是「市民」,不需排斥政府資源,「教會可以幫助政府,政府也會幫助教會。」

對於傳福音,吳典林希望不流於數字競爭的負擔。人數眾多看似復興,但長老教會的本質應該是要關心弱小、弱勢者,「用長老教會精神經驗上帝。」

特色教會53-高雄中會小港教會(2018.10_3475期).pdf

資料提供單位: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