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觀摩47:嘉義中會興村教會
社區長輩守護者 長照2.0興村開跑
作者 / 台灣教會公報社

嘉義興村教會坐落在嘉義市東區興仁里,周邊有許多住家,因此教會在20多年前為了向居民傳福音,就開始重視社區事工,成立協會並配合政府政策,讓教會成為社區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空間,教勢發展蒸蒸日上,但事工發展也不如想像中的順利,期間因為牧者更換、教會內部意見仍需整合,導致協會運作困難重重,還曾一度停擺10年,直到3年前,教會會友仍對社區有重大負擔,自發性再重新運作協會,投入社區關懷據點。

2017年6月政府頒布長照政策,新法上路除了保障既有服務對象之權益外,主要強化長照2.0政策中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發展。因過去對於社區服務累積的能量,讓嘉義市府點名興村教會可做為長照據點,教會也義不容辭接下更多老人服務工作,不過新政策上路,有時難免「朝令夕改」不斷修正,教會也需有更大的適應力與彈性來回應整個大環境。

曾經歷社區事工停擺狀況,興村教會「打斷手骨顛倒勇」,即使長照據點成立半年來仍是困難重重,但過去的經驗,讓教會不只能面對困難與挑戰,更具有前瞻性眼光,發想「社會企業」的可能性,讓教會提前為「政策後…」做預備,思考各項事工如何延續,承接因著社區事工進到教會的居民,在分享信仰的過程回應生活中的需要,並更進一步建造生命。

成為社區的祝福

興村教會設立在嘉義市南端的興仁社區,1992年建堂完成後,便開始發展社區福音,1995年間,開始籌組由政府所輔導的「社區發展會」,由於興村教會的所在地是屬「興仁里」,因此成立「興仁社區發展協會」。當時連繫社區住民,讓教會成為社區共同體,一開始主要是為了教會宣教,發展社區合唱團與生命教育事工,還曾拿下社區展協會績優的獎項,後來轉而因應社會需求,增加外籍配偶與學生課業輔導事工。

興仁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玉珠,也是教會現任長老,她表示,一開始教會要發展社區事工時,當時的牧者本身對於社區就很有負擔,因此也投入很多,讓社區發展與教會的成長都日漸興旺,但後來教會有新的牧者,對於教會的異象也不同,因此社區事工開始轉變對象,後來教會內也有不同聲音,導致社區事工暫時停止。

直到3年前,教會會友因對於社區事工仍有強烈負擔,才又重新開始社區工作,陸續接下了社區關懷據點與外籍新娘關懷據點的計畫,2016年大約9月教會第一次聽到有關於長照2.0這項計畫,當時也被稱之為長照ABC。其內容主要是希望讓老人可以減緩失能、提供臨時照顧、提供午餐等服務便再去年9月開辦。今年則希望再申請兒少照顧據點。

開始做長照

協會照服員郭仲修表示,一開始政府找了嘉義市兩家大型的醫院為A級單位,並提供社區關懷據點,提供醫院選擇可能可以配合的C級單位,興村教會正好在名單內。因為社區發展協會剛恢復,所以很願意接下政府的案子,對教會而言,好像是社區關懷據點的延伸。

不過這項計畫需要有足夠的場地,再來就是它需要照顧失能的老人,所以很多單位都不願意承接這樣的計畫,教會卻在資訊不足、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努力爭取這項計畫。但這項計畫實施的過程中的變動非常多,在2016年就已經將所有計畫案的寫好並提出,但實際上直到去年9月才接到核定函。

除了社區的需求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教會松年團契有新事工的需求,因為長照2.0的計畫,結合政府的案子,除了可以傳福音外,也可讓教會有更多的經費可以完成事工。因此原本每週2次松年團契的聚會,可以擴充變為4次,每週一休息、週二是健康講座、週三繪畫課、週四查經班、週五音樂課,讓教會長輩可以透過課程,防止老化,出門走動,所以社區的長輩也開始加入,本來從醫院轉介的人,也不一定會天天到教會參與,但從去年開辦起,人數卻從15人增加到20人,並且開始有了老人接送與定點用餐的服務,每個月也與醫院合作,有1次的老人健檢。

林玉珠指出,在今年教會的規劃上希望能夠新增長青食堂的部分,目前所申請到的經費,已經可以補貼原本松年團契午餐的費用,不過教會希望能讓更多社區內的老人一同供餐,與里長溝通時,里長說社區內老人有500多名,如果全部開放免費,教會會負擔不起,所以教會沒有貿然的將這些服務全面推廣至整個社區,不過也因此理解到,老人的事工有很大的宣教發展空間。

目前的宣教方式,還是透過會友本身去拉附近的鄰居來參與這些活動,避免剛上路的長照政策仍在游移不定的階段,造成教會過大的負擔,所以教會仍採取較為保守的方式,來面對長照2.0。

福音的果效

林玉珠表示,過去教會做社區事工時,無論是兒童或是婦女都相對容易進入,小朋友到教會參加週末營後,就再針對小朋友的媽媽開班,不過時代轉變,現在家庭多為雙薪家長把小孩帶到教會後,家長可能就和朋友逛家、吃下午茶,透過這類休閒活動,抒發壓力。

後來教會發展外配事工,外配因為身處異鄉,一開始也都需要很多的幫助,所以外配及孩子都進入教會,接著就要協助弱勢孩童的課業輔導,因為社區事工不同,教會人數也有不同的消長,不過孩子的心還是很單純,很多從小帶到的孩子,只要稍微鼓勵,就很願意進入教會,通常都是「反正你每天都來,不然明天也來教會聽故事、吃點心」小孩就開心的到教會,也因為同儕團體的影響,「不來教會不入流」,長大後也都受洗成為基督徒,雖然很有成就感,但這種陪伴的歷程,需要較長的時間。

但現在開始發展的老人事工,林玉珠指出,老人和小孩的信仰歷程明顯不同,可能因為刻板印象,或是難以改變的生活方式,導致老人進入教會前「拉扯」的時間很長,不過透過社區事工進到教會的長輩卻很容易就願意洗禮、相信耶穌,主要原因可能是對於「死亡」的思考,所以很容易在參加完一、兩次「教會同學」的喪禮後,覺得教會喪禮莊重、佈置漂亮、簡單、花費不高的狀況下,更樂於接觸教會、信主受洗。

社區事工大挑戰

林玉珠表示,社會福利工作,只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是一項不進則退的工作,一但換人或是休息一段時間,很多東西就是從頭再來過。看似美好的工作,實際上也會造成教會內的衝突,例如短期間是看不到宣教的成效的,會讓人感覺社區的人只是利用教會資源,也常常受到挑戰與攻擊,被認為所做的事情是社會的事情,沒有信仰與靈命,因此教會也需要更開擴的眼光,看待宣教事工。

實際上以協會運作教會社區事工,說穿了是運用政府的經費,讓教會的資源能更充足,做宣教事工時,較不會有太大負擔,林玉珠舉例,目前教會許多設備,都是政府計劃案支持而能填購的設施,例如長照2.0第開始就補助設備費用50萬元,其中一部分經費就做了咖啡吧檯,讓社區及會友使用,甚至政府的補助經費,超過教會一年的經常費用,「所以協會運作教會事工是資源整合」。

不過也因政府資源充足,教會會友可能也會認為「教會不缺錢」,因此減少奉獻,導致教會財務越來越不健全,加上政府推行的案子,剛開始補助很多,後來可能越來越少,或是政策會改變,但事工若要延續,教會的經費資源也不能減少,會友的支持,以及對宣教的使命也不能減少。

化危機為轉機

「這幾年我們教會對於社區的事工有很多的討論」,郭仲修指出,如何讓這些社區工作與教會事工結合,是教會正在努力的方向。雖然我們身處於嘉義市,但同時也面臨了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會選擇嘉義來讀大學或是工作。

教會長執經過討論,認為教會如何提供工作機會給我們的青年就變得非常重要。因此也去參訪了一些做社會企業的教會與機構,也認為這是一項教會事工可以選擇的方向。

嘉義市並沒有特殊的地方產業,所以目前積極發展社會福利與社工工作以便未來可以提供教會青年可以工作的條件與機會。尤其近年政府開始重視社會福利,以前做社區工作是沒有提供薪資的,而現在開始出現人事費用,不論是全職的社工,兼職的課輔班老師,或是最新的照顧服務員等。

舉例而言,興村教會若要提供社區供餐,就要找廚師煮飯,若是廚師只煮長照部分,但政府補助不夠,教會奉獻也無法支持,這項事工可能又得「喊停」,因此教會我們可以與附近安親班合作,在教會的廚房煮飯,再將餐點送到安親班內,廚師的人事費用就可由,教會、政府及安親班共同付擔,就是社會企業的概念,也能讓教會事工、社會福利,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們也會跌倒,常常想放棄」,林玉珠說,社區工作真的很不容易,要和政府有好的關係,如果有案子就能最快知道,就可以選擇你最想要做的事工下去申請、提計畫等。當然除了政府方面,我們教會內部也需要做很多的溝通,很感謝教會有做社區工作這段時間,牧師們的配合與幫忙。最後則是與會友之間的溝通,開放社區的人進來到教會,享受教會的資源,接受教會吵吵鬧鬧的各項活動,並堅定的繼續支持社區工作,我認為是非常不簡單的一件事情,很感謝會友這幾年來的支持與鼓勵。

她眼眶泛紅分享著,聖經中那句話「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所做的」(馬太福音25章40節),一直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在社區工作中時常看見「耶穌」,雖然我們只會開放教會給更多人使用,不懂得如何帶領他們認主,我們只知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已,但我們始終相信,上帝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也知道我們只是依照祂的旨意,默默的做這些事。

特色教會47-嘉義中會興村教會(2018.03_3447期).pdf

資料提供單位: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中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